首页 > 动态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悲剧的发生从来不是偶然

据联合国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20%青少年受心理问题困扰,15-19岁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而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这样的数据让人震惊。

9月17日下午,武汉市江夏一中九年级学生张某锐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被抓,班主任随即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据监控视频显示,张某锐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教训,期间挨了两耳光,并被母亲掐了脖子。母亲离开后,男生默立两分钟,转身爬上栏杆从5楼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当晚9时,伤势严重的张某锐被宣告不治,当地教育、司法等部门已介入处置善后。

点击播放视频

↓↓↓

1600677060(1).jpg

来源:微博

这件事情引发了众多讨论。不少网友认为学生家长教育方式过于粗暴、一刀切,纵使孩子犯了错,也要注意教育的方法。

14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在学校、同学、朋友、老师的面前十分重视自己的面子,而母亲在大庭广众下的打骂行为已经严重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颜面丧失恰恰变成了孩子做出冲动行为的导火索。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眼里的世界,往往是大相径庭。有网友发表“妈妈,你赢了,我把命还给你!”亦或是“你不是给了我命吗?我现在还给你!”的评论,这看起来是很赌气很幼稚的一句话,但是这也许真的就是孩子们心里想的。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的杏仁核是“情绪调节器”,在2-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顶峰,之后并不会停止,直到21-22岁趋于完善。14岁的孩子,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和认知负责。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因为青春期身心发育不成熟,冲动、易怒在极不理智的情况下形成错误认知,做出离家出走、使用暴力、自残、自杀等行为。

timdfdg.jpg

时代变了,或许“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传统的思想该被抛弃了。我们更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把孩子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当作附属品,只管吃喝,而忽略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自尊心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儿童的适应能力,低自尊的儿童比较容易感到无助、焦虑、自卑和不快乐。”所以父母在指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毕竟孩子拥有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多数也会是什么样子。

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想象的敏感、细腻,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自杀,离我们很近,悲剧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就像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样。青少年在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时,其实多数心理早已出现了问题,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发现进行疏解,甚至有时候只是当作孩子的矫情给忽视掉了。我们总是说他们心理素质差、过于脆弱、过分矫情等,殊不知是这些忽视和打击,让正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健康心理状态的青少年们一步步陷入黑暗中,甚至走向消亡。孩子犯错可以教育,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可以诋毁、打击,甚至践踏他们的尊严,在教育时要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在知道自己犯错时,你还爱着他。

u=3463119826,4001937500&fm=11&gp=0.jpg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生命阳光爱心基金的公益活动涉及到关心、教育、培养、尊重、救助五大领域,有爱救助行动、心理成长教育行动等十项公益行动。在心理成长教育行动中,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关心关注着孩子们可能承受的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家庭暴力、校园霸凌、游戏成瘾、学习压力、情绪障碍等带来的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及疾病,我们将切实为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尽一份我们的力量。


来源:生命阳光爱心基金 作者:王靖鑫

上一篇:孤独症儿童需要更多关爱和包容    下一篇:血癌少年致歉父母:对不起,我拖累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