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幼稚园三十名师生集体发热腹泻,食品安全要注意! |
![]() |
在全国疫情都得到控制的金秋九月,在家上了好久网课的学生们终于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神兽归笼”对于所有家长来说无疑是欢呼雀跃的,因为孩子们能在学校好好学习,家长们也可以安心地投入工作了,但是复学后孩子们的餐食问题是不少家长所担心的。最近,成都市武侯区的一个幼儿园出现了幼师和孩子们集体发烧腹泻的症状。 9月2日是金苹果龙湾半岛幼稚园开学的第二天,下午三点家长相继接到幼稚园老师的电话让家长去接小朋友,小朋友发烧了。等家长接回家后发现小朋友刚回家的时候还有一些活跃,但是到后来发烧到39度以上,晚上出现了拉肚子等胃肠道症状。通过家长们的沟通发现,幼稚园里还有很多小朋友出现同样的问题,最开始是同班小朋友出现类似症状,陆续开始出现小班的小朋友也开始出现症状。抵抗力较好的小朋友出现上述症状经过治疗后基本无碍,但是有两个小朋友被医院下过病危通知书,这两名小朋友血检的C-反应蛋白值达到280多,正常值是10以下。 根据武侯区疾控中心对幼稚园9月1日、9月2日两天所以食品留样的检测,发现9月1日留样的外购生日蛋糕沙门氏菌呈阳性。据武侯区教育局通报,截至9月6日12时,除两名幼儿在医院普通病房治疗、病情稳定外,其余幼儿和教师均在休养。9月6日15时,区疾控中心会同市疾控和临床专家研究分析,初步认定4名幼儿患病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另有5名疑似感染。 沙门氏菌是此次导致幼稚园三十名师生出现发热腹泻的罪魁祸首,那沙门氏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家人保护自己不受沙门氏菌的危害呢? 沙门氏菌是什么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一种。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人和动物均有可能感染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根据统计,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被列为榜首。 沙门氏菌传播途径 肉的污染:肉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美国为20%-25%、英国为9.9%、日本检查进口家禽的污染率为10.3%,国内肉类沙门氏菌检出率在1.1%-39.5% 。 蛋的污染: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由于吃蛋引起鼠伤寒病的病例报告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 环境污染:食品在加工、运输、出售过程中往往被沙门氏菌污染。沙门氏菌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个月至2年之久 。 传播问题:恢复期患者和无症状的带菌者也是常见的传染源 沙门氏菌感染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腹部绞痛等症状,通常在发热后72小时内会好转。婴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则可能因沙门氏菌进入血液而出现严重且危及生命的菌血症,少数还会合并脑膜炎或骨髓炎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1、餐前、便后、接触食物前、接触动物或生蛋后应仔细洗净双手。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要分开。 3、食物要熟透再吃(尤其是鸡蛋与家禽类)。 4、非现做现吃的食物应以保鲜膜包覆后放进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加热或煮熟。 5、扑灭并阻隔苍蝇等病媒。被苍蝇沾染、过期或腐败的不洁食物均应丢弃,切勿食用。 6、水塔应经常清洗、消毒。 7、旅行或野营时的饮用水应煮沸并消毒。 8、如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生命阳光爱心基金有食育教育行动、爱救助、留守行动、助残行动等十余项公益行动,涉及到关心、教育、培养、尊重、救助五大公益领域。每一个孩子的健康饮食都是生命阳光爱心基金所关心的,每一位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也是食育教育行动所关注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能够健康饮食,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在同一片蓝天下一起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生命阳光爱心基金 作者:杨雯洁 |
上一篇:警惕!4名儿童野蘑菇中毒,仅1人幸存 下一篇:殴打孩子被训诫后继续殴打,呼唤更细致有效 |